一甲子的光景,蕴藏着一段企业奋斗的故事。
而故事是由各样的人去书写的;
机施人,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呢?
机施人,有着光荣的传统和革命的基因。
50年代,
下放南粤的一百零八将,
是退伍的红军战士。
爱国家,有理想,讲奉献;
他们是第一代的机施人;
是南粤大地新时代第一批拓荒者。
仅数十台大型机械,
是当时国家最先进的生产工具;
机械操作声哄哄作响,
是充满干劲的乐曲;
大兴土方工程,尘土飞扬;
是人民的期许,对这片热土的希望。
当时的机施人,是为新中国开荒建设的明星与楷模。
机施人,在困难面前绝不退缩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90年代初,
国家经济发展遇到瓶颈,
国有企业体制革新是时代的主旋律。
可一个大型土方机械施工企业,
需要养着众多的人员和机械,
曾经的优势变成了沉重的负担。
企业存亡之际,
公司领导坚定决心,改革的命令落地有声。
于是,我们看到,
公司的组织结构不再复杂,
业务内容不再单一。
应尊重的是当时的一批下岗职工,
他们的深明大义,
让这个老国企能重新焕发新的活力;
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,
企业得以轻装上阵,砥砺前行。
机施人,充满社会责任感,总能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。
2008年的汶川地震,
国之大难,民族之殇。
机施人不顾可能出现余震的危险,
奔赴汶川,参与灾区重建。
新房子建起来了,
给灾区人民带去的,
是新的希望,
和广东四川两地守望相助的深厚友谊。
而要知道,参与汶川建设的人中,
很多都是有家有娃的人。
参与汶川建设的机施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。
在他们那里,
我们看到了第一代机施人的奉献精神;
或许这就是一种传承。
所以,我们看到,
2017年珠海遭到严重台风袭击,
机施人出现在灾后恢复的第一线。
一代一代机施人书写为国为民奉献的感人故事。
我们就是这样一群机施人。
在工作岗位默默付出。
在工地的第一线,
我们不怕烈日,不怕泥坑,不怕加班,不怕业主;
在脚手架里穿梭,与混凝土为伍。
工地的生活虽然很苦,
但我们幽默乐观,正能量处处。
在机关的办公室,
加班是我们的日常,
或是在赶做投标资料,
或是在整理财务报表,
或是在编写科技工法,
深夜里办公室灯火通明。
今天我们热血的青春在燃烧,
他日必将获得硕果累累。
于是,我们走遍城市的角落,
总能向朋友自豪的说,
这是我们机施的作品。
我们就是这样一群机施人,
我们是家庭的顶梁柱,
我们是城市的建设者,
我们是国家的中坚力量,
在各自岗位拼搏的我和你,
都是机施人,并为此而骄傲!
(“机施人·机施情”征文一等奖-经营拓展部 史历)